字体【

呼风唤雨的教案模板6篇

分类:教学类 日期:2025-07-16 14:25人气:加载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也是反思的工具,通过互动式的教案,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呼风唤雨的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呼风唤雨的教案篇1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3.解题释题: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 ......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也是反思的工具,通过互动式的教案,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呼风唤雨的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呼风唤雨的教案模板6篇

呼风唤雨的教案篇1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呼风唤雨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清楚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

(2)世纪呢?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

想不想知道路甬祥爷爷写了些什么?赶紧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句子,在反馈的过程中读词并理解。(你觉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比较拗口?)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画画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你知道了吗?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指导: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自由读——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书:设问

在反馈难读的句子的过程中,把“引用”这一方法也带过。

3、咱们差不多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路甬祥爷爷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实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指——指——指,有问题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个地方最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预设一: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自由读。

2、再读(以师生接读的形式),20世纪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3、这么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来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

4、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动词)我们也用上一些动词来说说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同桌讨论一下。

5、继续接读,20世纪,……等,这个等里还有什么?预设:举例

出示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预设二:

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

1、导:是呀,这就是二十世纪,短短100年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齐读。

2、简介:这句诗原是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齐读。

3、为什么这句诗被作者引用到课文中来了呢?学生说。

4、这是用了诗人的语言来描述,你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话来描述?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形容。

预设三: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写20世纪的这个社会,却写了20世纪以前的社会,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对比)读句子,20世纪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板书:农耕社会(耕)

1、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交流拓展:

读好文中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就直接让学生接说没有——没有——没有——

想象: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

作为生长在二十一世纪里的孩子,请你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怎么读?

四、写话训练。

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真是奇迹,让人出乎意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呢?这儿路甬祥爷爷没有举例子,我们来举个例子说说,活学活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当我看电视时,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就会展现在眼前;当我……

交流学生写话。

小结: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它为我们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读,骄傲地读)

20世纪已经过去了,那就让我们带着憧憬,畅想21世纪吧

呼风唤雨的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lài)潜(qián)入

洞察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

a、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

a、“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创造奇迹)

幻想——现实

呼风唤雨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吗?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来学习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写的这篇文章。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精彩。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知道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吗?(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请个别同学读,引导重读呼风唤雨。全班齐读。

3、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会想到谁?(神仙)那这篇课文中的呼风唤雨指的是神仙的法力吗?(不是)而是什么?板书:现代科学技术。

三、直奔重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师:刚才提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真了不起。文章也向我们介绍了很多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请你们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找找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师:这个句子很长,也很难读。我们自己试着读读看。请个别同学读课文。指导读准:潜入

师:仔细看看,这句话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句子中的几个动词:登上、潜入、洞察、探索并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

师:文章中的“等”字说明什么?能不能举出其它科技方面的例子呢?

师:这些新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3)观赏科技图片,感受科技的发展。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见识一下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4)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汽车、飞机。

(5)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6) 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师:感受了20世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之后,咱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课件出示农耕社会的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和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 练习说话

师:如果把你送到农耕社会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

(3)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⑷ 师:是啊,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冬天里,一夜过后,树上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速度是如此之快啊)

师:正如我们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真可谓是——(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世纪,人类发明了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发明如此之多,真可谓是(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⑸ 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师──是谁在呼风唤雨?生──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引导学生学习设问句)

师: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还有更多值得我们自豪的。

(课件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学生齐读。

师:一百年的发明创造大于一百万年的发明创造,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2、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文中有两个词语比较特别,(发明,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师:做一个小测试来检验一下你们有没有把它们区分开。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3、师小结: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像路爷爷一样仔细琢磨。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自豪的齐读这一句话。

五、总结升华情感、畅想未来

1、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师:那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表达填空。

3、师总结: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愿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课件出示: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伯特兰·罗素)

板书: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发现 发明

呼风唤雨的教案篇6

1、认读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随文学习生字“赖,幻”。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

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

预设:(1)“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原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在课文里指什么呢?)(2)“世纪”什么意思?(3)“呼风唤雨的世纪指什么?”等。

师:顺着学生的提问在“呼风唤雨,世纪”两个词语下画着重号。

过渡:刚才,大家抓住课题的两个关键词语去提问题,很会思考。学贵有疑,(指课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

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1)检查读音

(2)分析“幻,赖”的字形。

(1)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生读。

(2)文中有两个生字大家在书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字形结构。

(3)师范写“幻,赖”。

3、我们跟随词语再次走进课文中,请大家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

4、汇报:读了两次课文,大家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学生汇报:从,我知道了,(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理解“世纪”)

5、师:只要大家仔细读课文,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科技的力量

1、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生接: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接: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

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这三个句子连起来,就是说: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出示句子)是吗?和课文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生:自读句子,比较。汇报。(强调突出了人类的智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师小结:是啊,用上设问句,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多妙啊!我们也要学习学习。我们一起来再读读,体会体会,好吗?(合作读)

过渡:读到这里,接下来,你想知道什么?(人类怎样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板书:现代科??

2、再读读文,能找出答案吗?

(1))指名学生发??

出示课件: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用红色线条给第一句缩句帮助学生理解。

师:这两个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省略修饰的词语。看着画红线的词语,我们连起来读一读。(人类获得发现和发明。)

师:明白意思了吗?

(3))区别“发现”和“发明”并学会正确运用。师:“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发现和发明(指名发言)

师: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

(4))抓“那么多”“奇迹般、出乎意料”感受科技的力量。(这几个词语变红色)那么加上这几个词语,你们再读读,有什么体会?

(5))比较“百年”和“上百万年”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人类生活发生了改观和改变,请读第二句。(学生齐读)这种改观和改变有什么特点?

板书:改观和改变人类生活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上百万年”就是百万年以上,从时间来讲,比一万个一百年还长,可是在20世纪的一百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综合。

(画一个大于号)(在这两个时间的词语上画着重号)

师小结:短短几句话,路爷爷层层深入,表达非常清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2自然段。(老师读问句,你们读后面的句子)

过渡:既然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20世纪的“呼风唤雨”呢?

四、品读三、四段,具体感受科技的力量。

1、请同学们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提醒学生先说找到的句子,然后谈体会)

预设一、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课件出示)

(1))练读句子

师:这是一个很长的`句子,请同桌之间读一读,相互听听朗读情况。

(2))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

师:大家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指名发言)上半句是写发现,下半句是写发明,路爷爷在语言表达上,条理十分清楚。

(在课件中将上半句变成红色)

(3))体会词语搭配的巧妙

课件出示四幅图并配上文字: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中的这些词语。

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发现了——

(稀土金属,水);潜入深海,发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洞察天体,看到了——;探索奥秘,又发现了——()。

师:仅仅就这些发现吗?(不是)那你还知道哪些发现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

登上月球,发现了

师:(大家的语言表达跟路爷爷一样准确、恰当)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地球村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经不再是神话,现代科技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过渡:可是,在20世纪以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3、(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师描述创设情境,引导读

师:那时没有电灯,夜晚,人们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干活;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千里之外发生再大的事情也无从知晓;没有汽车,远行只能徒步,甚至受伤需要抢救却没因为不及时而导致丧命,

(2))理解“依赖”和“农耕社会”

师:人类的生活,只能顺从自然,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带着你们的想象,我们再来读这几句话。

师:(伴乐)20世纪的到来,却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千

里眼”——那是(电视机,天文望远镜等),(有了什么让学生讲,学生讲什么并出现相应的图片)我们可以了解世上所有的事情;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顺风耳”——那是(收音机、电话,)我们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乘坐飞机,我们也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宇航员叔叔乘坐火箭还能像嫦娥一样飞向美丽的月球,(展示科技变化迅速的图片)(红色字体让学生学生,师生很自然的接上)那么多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出示)

(3))你们看,(停顿,让学生观看画面)20世纪的成就,正如古人所说(引读)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起读读这句诗。这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名读)

师:是啊,一夜的春风换来了千万树梨花的绽放,100年里科技迅猛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真是(引读)

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多么骄傲,多么自豪,20世纪的成就——(生齐读古诗)20世纪是(齐读课题)所以说(出示)第一自然段

4、回顾课文,小结文章的说明方法

师:课文学到这,请同学们再来回顾三四段,用心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板书:举例子

作比较引用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期待

小结:课文的疑问解决了,但是科学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今天晚上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去畅想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21世纪是世纪。

四、作业设计

1、我要写一写课后的生字。

2、我要把这篇文章读给父母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我要读一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板书设计:

本文永久网址